父亲的账本

Julina Law

在我家的抽屉深处,藏着一本泛黄的账本。

那是父亲的账本,从1995年记到2015年,整整二十年。账本的纸张早已发脆,边缘卷曲,蓝黑色的钢笔字迹也随着年月褪色,但每一笔数字都清晰可辨——工资、房贷、学费、保险费、水电费……它们密密麻麻地挤在纸上,像一群沉默的见证者,记录着一个普通人的半生。

账本的第一页,写着“1995年7月,购房首付:3万元”。

那是父亲第一次买房。当时他刚结婚,工资每月800块,房价一平米2000元。他借遍了亲戚,才凑够首付。账本上,每月还款金额被红笔圈出,旁边的小字写着“勿忘”。 那时的房贷利率很高,父亲说,他每次去银行还贷,都像是在挖去他的心头肉。但他从不抱怨,省吃俭用,只是默默地在账本上记下每一笔还款。十年后,房子还清了,他在最后一笔还款旁画了个小小的笑脸。后来房价飞涨,早就买房了的人欣喜若狂;还没买的人捶胸顿足。有人劝他卖掉换更大的房子,他摇头:“这房子是家,不是投资。”

账本中间夹着一张泛黄的保单,是1998年买的“终身寿险”。

那年我出生,父亲在账本上记下:“投保10万,年缴1200元。”母亲问他为什么买保险并埋怨他花钱,他说:“万一我出事,你们母女还能有口饭吃。” 他不懂什么是理财规划,只知道保险是一张“保命纸”。后来,他在保险经纪人的建议下又陆续买了医疗险、意外险,每一笔保费都记在账本上。2013年,他生了一场大病,保险赔了5万块。账本上,他在那笔理赔款旁写道:幸好买了。

2015年,父亲查出了癌症晚期。

某天夜里,我在医院见他脸色憔悴地伏在小桌前,一笔一画地写着什么,走近一看,是一份遗嘱。 账本的最后一页,他列下了所有财产——房子、存款、保险金,甚至还有一张借出去的3000块钱的欠条。他在末尾写道:房子给老婆,存款给孩子,欠条能要就要,要不回来就算了,就当行善积德。我红了眼眶,他却笑着说:“人总得安排好,别给家里添乱。之后,记得替我好好照顾你母亲。” 我抹了眼泪,转头也发现来送晚餐的母亲站在不远处,显然也听见了他对我的种种嘱咐。她不语,仅提着装着热腾腾的鸡汤的保温壶,眼泪不止。

父亲没读过多少书,更不懂什么是“家族信托”。但他用最笨的方法,完成了类似的事——
他提前还清了房贷,确保母亲有地方住,没有后顾之忧;
他买的保险,让家里在他走后不至于陷入困境,获得了赔款;
他存下的钱,足够我读完大学,完成自己的梦想;
他甚至把老家的地契和存折分开存放,怕万一遗失。
这些,都是他的“信托”。

父亲不是什么大人物,他只是一个普通的维修技术人员,一辈子没赚过大钱,没住过豪宅,没开过豪车,没看过国内和国外的大好风景。 但他用一本账本,完成了他的“大梦想”——让家人安稳地活着。 如今,在大家都开始利用手机和电脑记账,我仍喜欢用一支笔在账本上郑重地写下数字。我的账本上,有股票、基金、房贷利率计算,比父亲的复杂得多。但每次翻开那本泛黄的旧账本,我依然会觉得,世界上最伟大的理财,不是赚多少钱,而是让爱的人过得安心。

父亲不是金融专家,但他是我见过最了不起的“梦想家”。

Photo by De an Sun on Unsplash


M100 大梦想家 – 长期开放投稿,提供稿酬。更多资讯 ≫

柔佛最资深的房贷顾问公司 M100 Mission Hundreds 盛情赞助